欢迎访问科天健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分享      0731-8857 7190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我国载人航天返回舱首次实现黑障区落点光学捕获,科天健特种成像设备再立新功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116

   2022年12月4日晚上,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返回舱顺利返回,长沙市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天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此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长时间高速拍摄记录任务,在夜间执行航天返回舱实况景象测量工作,迎接我们的航天英雄们回家。


   2022年9月,科天健曹动总经理正式下达了研制命令,要求在夜间微光、零下二十度、极端的环境下拍摄到黑障区的返回舱可见光图像。


   尽管科天健这支精干的队伍已经执行过多次外场光测任务,也亲手迎接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返回,但此次任务还是有不小的挑战。毕竟,国内从来没有实现过在黑障区获得返回舱可见光图像。


   科天健的研发团队,以及产品部、军工部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开展紧张的研发和测试任务。要在晚上看清楚黑障区目标的可见光图像难点就在微光环境,痛点就是需要不停地进行试验验证。但团队没有办法真的在夜晚的天空从大气层外扔进来一个东西试试。科天健的研发和测试队伍一次次从早到晚,又一次次凌晨集合,他们讨论、他们争论,他们研究、他们探究,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后,终于,他们捧出了崭新的产品,微光/红外一体化小微型便携光学设备,这是科天健全自主研发的一套地基多点交会一体化特种摄影测量系统。


科天健研制的微光/红外小微型便携光学设备


   百日铸剑只为一朝报国。


   2022年11月17日,科天健团队携带科天健自研的实况景象测量设备从长沙出发的,驱车近4000公里,于19日抵达东风着陆场。他们迅速进行了站点选址、设备展开、设备布设、联调联试等一系列工作。


   三个月无夜,八千里问天,望去去万米星空,心念念浩瀚无边,航天英雄天宫逐梦,科天健人百日成坚,你从天边回来恰似翩翩金仙,我在东风等你只愿为国铸剑。


   此次拍摄任务最大的难点是极寒和极暗。12月4日,东风着陆场温度接近零下20度,严酷的冬季拍摄条件给野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还有夜间远距离搜索发现目标难、极低光照条件下可靠清晰拍摄难、持续高速拍摄长时间记录难。科天健立足“最黑暗、最困难、最复杂、最寒冷”情况,夯实设备可靠性,为了圆满完成此次拍摄任务,制定了针对性拍摄方案。


   终于,那一刻到了!


   在距离地面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独自回家,在距离地面100公里左右,再入大气层。随着大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周围被火焰包围,看上去像一团火球,这期间还会经历5分钟左右的黑障区。黑障是发生在大气层的一种特有现象。当航天飞船等空间飞行器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在地球上空80到35KM的大气层返回舱外壳因剧烈摩擦达到2000摄氏度的高温(高温有可能会使船体框架变形,导致坠毁),并因此丧失与外界的与地面通信联络会严重失效,甚至完全中断(高温使飞船周围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屏蔽了电磁波),从而地面人员无法得知飞船的实时状况,这就是黑障。




   科天健的小型便携光学设备首次在离落区60km以外的黑障区完整的捕获并跟踪到返回舱,并且“在落区第一个看到了他”。直播此次返回舱着陆的央视,马上打上了“地面光学设备捕获返回舱图像”的巨幅字幕。首次完成黑障区光学捕获的同时,还第一个在落区跟踪到返回舱,“科天健的设备立功了”。


   之前的神舟返回舱在黑障区那关键的几分钟,一直无法获得有效测量数据,科天健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黑障区捕获并跟踪拍摄返回舱高清可见光影像数据,其拍摄结果为将来黑障区的返回舱可靠测量与安全控制提供新的观测手段,帮助可靠实现返回舱返回全过程的可测可控。




   问鼎长空、翱翔苍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曾中断的梦想,载人航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更是一个艰辛的工程。科天健以能服务航天事业为荣,以能为国铸剑为傲,祝愿科天健在光电测量领域继续突破,也祝愿祖国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